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百科文集 > 杜牧:从《赤壁怀古》到《题乌江亭》的意境

杜牧:从《赤壁怀古》到《题乌江亭》的意境

来源:娴瑗文集网

如果说庐山谣与南陵别儿童时为外放之诗,那么《赤壁怀古》与《题乌江亭》则是杜牧返璞归真之作。最近,一篇讲述杜牧赤壁草堂故居的文章火遍朋友圈,人们对杜牧的赞美再次被唤起。今天,我们从杜牧的两首著名作品入手,看看这两首诗的意境如何呈现中国的千古意蕴。

杜牧的《赤壁怀古》出自唐朝中期,这首诗是杜牧在扬州和刘禹锡同游赤壁之后写下的。他被赤壁的壮阔壮丽打动,思绪回到了三国时期的那场著名战役。整首诗极富沉浸感,在诗的头尾呼应下,气势壮阔又绵长。

“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

相比之下,诗中的乱石,惊涛,千堆雪等意象更加强烈形象化。当杜牧写到"乱石穿空""惊涛拍岸"时,我们仿佛置身于那翻江倒海的水帘洞中;当他写到“樯橹灰飞烟灭”时,我们仿佛也能感受到战火硝烟中英雄的气概。

相比之下,《题乌江亭》更具内敛之美。诗中杜牧写到自己的遭遇以及宴客时的情形。然而,杜牧却将这些细枝末节写往自己心底内敛的情感化,写成了一首别有意味的诗。

“乌丝隐髻,绿肉纤纤掌上轻。十年身外事,风月意中情。”

诗短却意蕴深长,诗人看似临江小亭,却将思绪抽离到了情与意之间。

信息搜索
最新信息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