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百科文集 > 端午节传说之屈原投汨罗江

端午节传说之屈原投汨罗江

来源:娴瑗文集网

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重五、五月节、五良节,是民间传统节日之一。在端午节这一天,人们要吃粽子、饮雄黄酒、赛龙舟、挂香袋,以祭祀屈原。端午节之所以又称重阳节,是因为它是农历五月初五,五五相重之故。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说法,其中最广泛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关于屈原的传说。

屈原,名平,春秋时期楚国人,是楚国宰相,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政治才能,被誉为楚国“南楚之梁”。他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利益,反对与秦国的妥协,主张联合吴国和齐国以克秦,但是他的主张被楚国内部保守派反对。后来,屈原因被栽赃陷害,被楚怀王贬到汨罗江流放。辗转于流放生活之中,他痛苦不堪,在汨罗江畔投身于汨罗江中,以自己的生命表达忠诚和爱国的精神。楚国百姓得到消息后,纷纷划船到江中搜寻屈原的遗体,但遗体已被鱼虾啃食,只能用粽子作为饲料,投入江中,希望鱼虾不再啃食屈原的遗体。

自此,人们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敬祭屈原,用挂在门前的艾草、悬挂的香囊来驱虫。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遗体,又有了吃粽子、饮雄黄酒,赛龙舟等习俗。世代流传至今

端午节,传递着民族文化,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。在这个节日里,我们不仅要吃粽子、赛龙舟,更要传承屈原的爱国情怀,缅怀先祖的美德精神,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。

信息搜索
最新信息